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

日本天然砥石初嚐鮮




資深刀友豪邁贊助三塊逸品級日本天然砥,加上自己偷夾帶的兩塊,成為本篇推坑的主要素材,深深感謝刀友的信賴與慷慨。

終於有一排磚可排隊了~~~


IMG_2483


自左至右如下:

1.菖蒲色物
2.大平戶前
3.新田巢板
4.相岩谷黃板
5.菖蒲色物


IMG_2479


別問我為何越到後面越小塊,都是因為窮....  (借用老吳口頭禪)


IMG_2480N


前三塊是土豪級的逸品,都是兩面平整可磨,缺損不嚴重的好物。


IMG_2570


表面拓印大平礦山合砥石,地層屬於戶前層,一般來說戶前較細膩,硬度分佈從3-5都有。這塊砥石正面與側面均上漆保護,研磨面在無字的背面。


IMG_2485


這麼大體積的天然砥石居然六面平整,只有角落些微小缺損,非常難得一見。


IMG_2506


背面是研磨面,完整平滑,碩大的面積讓磨刀成為一種享受。


IMG_2534


多數天然砥石研磨不鏽鋼或粉末鋼,必須用金鋼石板或名倉先打出漿後,才有足夠切削力。水分多寡也是關鍵,一般不需要太多水,適量幾滴即可,多了打滑,少了滯澀,但也有各別砥石的差異,比如說本篇介紹的菖蒲色物。

打濕以後顏色完全改觀。

IMG_2573


打漿常用的三河白名倉,排除已經買不到的品項,現存大概剩三種,“目白”最細膩,“天上”性能均衡,“ボタン”切削最強,顆粒則是越往後邊越粗,這很正常,把臉放柏油路上磨,一定比拋光石英磚痛很多。

每次看到這塊,都覺得它叫"白目"~~~  XD


IMG_1675


最近偷買的“ボタン”剛試過手。“ボタン”不知道如何翻譯,google翻成"按鍵",果然AI足以取代人類...

經資深前輩指點,“ボタン”正確中文應該叫做"牡丹",當然我看不出個所以然,究竟哪裡像"牡丹"?


別上


出漿後研磨1.4116德國不鏽鋼廚刀,天然砥一般磨碳鋼會出黑漿,不鏽鋼則是灰漿,應該是金屬成分不同所致,但也有出黑鐵屑的例子,下面可以看到。


IMG_2574


大平戶前對德國不鏽鋼的研磨力妥妥的,前提要先出漿。

高硬度又細膩的戶前砥石,非常適合工具類作為最終砥石,使用需要點技巧,新手可能會需要一段摸索期,才能駕輕就熟,像我就是兩分舒肥熟度,毫無技巧可言。

註:舒肥(Sous Vide)


IMG_2577


對岸高人老吳,中砥磨完後後換大平收尾,幾分鐘內將碳鋼刀磨至斷髮,簡直蔚為奇觀,我用兩把不鏽鋼刀各試了1次,功力太淺難以達到,也許得請出關兼常青紙刀來測試,畢竟日本天然砥石主要為了碳鋼而存在。

嘗試將旬的SG2粉末鋼刀用大平來提鋒,完全沒問題,可以恢復應有的鋒利度,切削則很有限。


IMG_2576


對仕上砥這種動輒5~6000目以上的砥石,不要以為能夠像人造砥一樣刷刷下鐵,那是緣木求魚,肯定吃不到海鮮的。

青紙鋼當然最適合,唉,窄刃的刀具難以看到大片黑水。


IMG_2712


我喜歡有色....的砥石,這塊新田巢板屬於我愛的那類,即便純欣賞都值回票價。


IMG_2556


紋理很漂亮,巢板與蓮花的特色都有,表面幾乎沒有缺點。


IMG_2552


與上面的大平一樣,兩面均可研磨,難得一見啊~~~


IMG_2560


雖然並不碩大,但對研磨來說已經夠用且實用了。


IMG_2549


名倉照樣打磨出漿。


IMG_2713


金門菜刀...砲彈鋼應該算是高碳鋼的一種吧?


IMG_2714


青紙鋼當然一定能磨能提鋒。


IMG_2717


新田巢板第一個享用水槽砥石架,Bob Kramer聯名的SG2旬上場考試。


IMG_2583


對SG2粉末鋼的提鋒效果還是可以的,故意不出漿,加點水直上,秤秤它的能耐。


IMG_2584


多蹭幾下可以看到SG2的鐵屑,泥漿同樣呈現灰色。


IMG_2585


這塊菖蒲色物同樣超大超厚,兩面均可研磨,硬度稍軟,滑走度甚佳,個性好到極點,讓人愛不釋手。

唯一要注意的是,水喝得不少,為避免乾澀,要時時記得加幾滴水。


IMG_2567


5個面都上了保護漆,正面是看不清楚字的霧面質感。


IMG_2539


對天然砥石而言,缺損是免不了的痛,不過也造就濃厚的歷史感。


IMG_2537


背後研磨面很漂亮,兼具菖蒲與些許烏鴉特徵,豐富自然的色彩變化。


IMG_2504


側面有販賣公司的資料,也算是種保證吧。


IMG_2502


濕了以後是巧克力色,出漿後有朱古力奶。


IMG_2718


前後幾天磨了好幾回,猜想青紙鋼已經沒有微鋸齒、毛邊可下了。


IMG_2721


金門菜刀也一樣....


IMG_2719


前輩自己製作的整平石,完成度令人嘆服不已,用整塊天然砥石精心製作,顯然具備不計成本、要求完美的個性。


17274505_1223043601149961_1483707343_n


屬於尋常百姓家的菖蒲谷色物,手感與切削還不錯,不挑食,不銹鋼粉末鋼通通能研磨,硬度約4.5,比上面那塊大號菖蒲硬了許多,顯見天然砥每塊都有其差異。


IMG_2515


背面手鑿感極重,維持手工開採的原始風貌,當然是不能磨刀的,毀容倒滿適合。


IMG_2513


唯一的缺點,是55mm的寬面太窄,磨刀得用點小技巧,還是寬面的石頭用起來爽度高啊~~~


IMG_2510


正面有幾條直筋,因為成分緣故,並不影響研磨,使用下來無感,不是那種高硬度的有害石筋。


IMG_2514


同樣的德國鋼廚刀下海研磨,鐵屑切削明顯。


IMG_2523


近攝可看到一堆粒狀鐵屑被蹭下來,有點天然砥磨碳鋼的FU。


IMG_2521


明顯呈現灰黑色的鐵屑泥漿,看來爽度自是不同,也是當初挑選的原因。


IMG_2522


相岩谷黃板,顏色與線條極具美感,會買的原因當然是身屬外貿協會會長。


IMG_2455


背面較前一塊平整些,但仍屬於開單面的砥石。


IMG_2459


手感與切削不錯,能夠應付不銹鋼和粉末鋼的砥石,硬度4.5以上,一樣屬於較硬的砥石。


IMG_2458


1.4116鋼考不倒它,蹭了幾蹭,一堆灰黑泥漿下來,石質堅硬細膩,作為最終研磨砥石沒問題。


IMG_2527




測試還在繼續,日本天然砥的學問很深,不是一週兩周就能真知,待續~~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

藏刀的最終篇章....神鋼M390入手 (2)



20160131041044528
圖出處:www.3gbizhi.com/


歷經半月波折,穿越蜿蜒的1498公里,寫了無數條追蹤訊息,傳說中的匠心神鋼終於平安送達,不枉勞頓費神之苦。很多刀友付款預定,等了10個月沒拿到貨,能夠如願收藏實屬僥倖。

刀面雷射打印著"匠心神鋼 BOHLER M390",據信為日本匠人黑崎優,或者富堅打刃物鍛煉所的作品。

PS:關於富堅鍛煉所---為日本幾大品牌,包括正本,有次,堺孝行,專門製作白2,白1鋼(正本的玉白鋼,有次的上系列),三大品牌的重要系列都在這裡製作。


IMG_2643


雖然偏愛西式柄的人體工學,偏偏這把M390卻是日式,無奈此刀異常稀有,收藏極為不易,只能有緣立即把握,莫待人淨樓空。


IMG_2645


匠心加寬的刀面設計,讓操作更方便萬用,起碼刮菜下鍋省時省事,雖較傳統牛刀多點霸氣,但與Bob Kramer的美式主廚刀相比,又顯得秀氣斯文多了。


IMG_2674


轉載賣家九千介紹,修飾部分敘述:這把刀特色在全鋼、全龍骨,以3mm的厚度漸薄研磨,達成接近戶外刀的強度。

全鋼全龍骨指從刀刃到刀柄都是M390粉末鋼,成本雖然昂貴,但沒有結構上的弱點。


IMG_2665


匠心M390牛刀可以經得起高強度使用,比如劈木頭,砍骨刺,剁軟骨後,刃口不致出現崩口,可以繼續使用,擴大了原本局限的牛刀使用範圍,可當成牛刀+洋出刃的綜合刀型使用。


IMG_2661


刀身幾何方面,採用日式大弧面研磨(蛤刃)+V磨開刃,這把刀沒有採用傳統V型平磨,而是磨成略微供起的弧面,增加了研磨難度和技術,好處是增厚的刃口,與切入食材的感覺,比如切肉可以通過刀刃分離肉塊,不會像一些日式薄款的牛刀那樣牢牢吸住,增加使用的便利性。

上面是九千說的,早上切蔥花可不是這麼回事,切下來照樣黏刀,一點都不給面子。但蛤刃研磨確能增加強度,是物理學可以驗證的。


IMG_2653


蛤刃加厚了整體刀刃結構,在接近刀刃的部分厚度大於普通大平磨廚刀,提升了刀口強度,下圖是蛤刃的結構。(神鋼研磨如右)


圖出處:https://world.taobao.com/item/529347797410.htm?spm=a312a.7700714.0.0.h2OHRR#detail



IMG_2663


賣家為凸顯蛤刃與平磨的差異,圖解稍嫌誇大,事實上拿到刀,即便貼近觀看,也難以看出明顯凸面,用舔的也沒用。如果你有老花近視散光等任何一項優點,更是別想瞪出個名堂,理論知其所以然就好,無需走火入魔,反正耐磨一軍的M390,正常人絕對不會自己改刃,自殘有其他方法,磚頭不是這樣砸腳的。


IMG_2681


刀根處乍看下很銳利,其實不過是種錯覺,撫摸下來處理極好,溫潤圓滑一點都不刮手。


IMG_2657


既然兩把到齊,當然開個雙雄會,互砍拼輸贏這種焚琴煮鶴之舉就免了,這麼刺激的遊戲,留給土豪去玩。

直觀第一個印象,就是表面處理完全走不同風格,一個純鏡面,一個拉絲處理。


IMG_2703


刀根收尾兩者都很圓潤,摸起來觸感極為舒服,提供兩張照片比對。


IMG_2704


27CM的杉采牛刀厚度高達4mm,21CM的匠心不是藍波刀,厚度3mm已經較一般牛刀厚實許多,遑論整塊鋼材都是超高強度的M390粉末鋼。


IMG_2705


兩把刀各有其優點好處,出外圍事,長的霸氣好使,在家掌廚,短的縱橫萬用,大妻小妾都能擁有,才算傳統幸福家庭。


IMG_2696


M390表面處理與刀刃研磨,均較其他金屬困難許多,據說耗材消耗量是其他金屬的數倍之多,全鋼當然也比夾鋼的壽命長得多,可以從牛刀一路磨到變成剃骨刀,強度與硬度都能貫徹始終,堅挺如昔,不會年紀到了剩下一張嘴。


IMG_2687


大小漢草差這磨多,純粹基因問題。杉采實際握持起來,並不覺得過長,可能拜重量比例均衡之故。匠心的手感與重量偏向沉穩,握來信心十足,與日式刀的輕盈大相逕庭,確有幾分戶外刀的Fu。


IMG_2689


兩者手柄設計相異其趣,一個傳統日式,一個偏向流行,沒有對錯可言,只有喜好不同。


IMG_2692


雖然匠心經前輩研磨,到手後豪不猶豫立即斷髮,據說贏過原廠研磨甚多,然而拜厚實的刀面與蛤刃所致,讓切味與BOB聯名的"旬"SG2表現完全不同,面對食材讓人信心十足。

一樣使用粉末鋼芯材的關兼常藤次郎等牛刀,除型制不同外,刃口切割感其實非常近似,M390居然明顯不同,算是新的經驗。


IMG_2691


神鋼M390入手,還不僅收藏一把,這燒也120度有了,推測是禽流感三期,不趕緊收攤等甚麼?下回部落格再出現買刀文章,必定是詐騙集團盜用帳號,請通知本人帶刀處理。


IMG_2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