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深刀友豪邁贊助三塊逸品級日本天然砥,加上自己偷夾帶的兩塊,成為本篇推坑的主要素材,深深感謝刀友的信賴與慷慨。
終於有一排磚可排隊了~~~
前三塊是土豪級的逸品,都是兩面平整可磨,缺損不嚴重的好物。
表面拓印大平礦山合砥石,地層屬於戶前層,一般來說戶前較細膩,硬度分佈從3-5都有。這塊砥石正面與側面均上漆保護,研磨面在無字的背面。
這麼大體積的天然砥石居然六面平整,只有角落些微小缺損,非常難得一見。
多數天然砥石研磨不鏽鋼或粉末鋼,必須用金鋼石板或名倉先打出漿後,才有足夠切削力。水分多寡也是關鍵,一般不需要太多水,適量幾滴即可,多了打滑,少了滯澀,但也有各別砥石的差異,比如說本篇介紹的菖蒲色物。
打濕以後顏色完全改觀。
打漿常用的三河白名倉,排除已經買不到的品項,現存大概剩三種,“目白”最細膩,“天上”性能均衡,“ボタン”切削最強,顆粒則是越往後邊越粗,這很正常,把臉放柏油路上磨,一定比拋光石英磚痛很多。
每次看到這塊,都覺得它叫"白目"~~~ XD
最近偷買的“ボタン”剛試過手。“ボタン”不知道如何翻譯,google翻成"按鍵",果然AI足以取代人類...
經資深前輩指點,“ボタン”正確中文應該叫做"牡丹",當然我看不出個所以然,究竟哪裡像"牡丹"?
每次看到這塊,都覺得它叫"白目"~~~ XD
最近偷買的“ボタン”剛試過手。“ボタン”不知道如何翻譯,google翻成"按鍵",果然AI足以取代人類...
經資深前輩指點,“ボタン”正確中文應該叫做"牡丹",當然我看不出個所以然,究竟哪裡像"牡丹"?
出漿後研磨1.4116德國不鏽鋼廚刀,天然砥一般磨碳鋼會出黑漿,不鏽鋼則是灰漿,應該是金屬成分不同所致,但也有出黑鐵屑的例子,下面可以看到。
大平戶前對德國不鏽鋼的研磨力妥妥的,前提要先出漿。
高硬度又細膩的戶前砥石,非常適合工具類作為最終砥石,使用需要點技巧,新手可能會需要一段摸索期,才能駕輕就熟,像我就是兩分舒肥熟度,毫無技巧可言。
註:舒肥(Sous Vide)
註:舒肥(Sous Vide)
對仕上砥這種動輒5~6000目以上的砥石,不要以為能夠像人造砥一樣刷刷下鐵,那是緣木求魚,肯定吃不到海鮮的。
青紙鋼當然最適合,唉,窄刃的刀具難以看到大片黑水。
我喜歡有色....的砥石,這塊新田巢板屬於我愛的那類,即便純欣賞都值回票價。
對SG2粉末鋼的提鋒效果還是可以的,故意不出漿,加點水直上,秤秤它的能耐。
多蹭幾下可以看到SG2的鐵屑,泥漿同樣呈現灰色。
這塊菖蒲色物同樣超大超厚,兩面均可研磨,硬度稍軟,滑走度甚佳,個性好到極點,讓人愛不釋手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,水喝得不少,為避免乾澀,要時時記得加幾滴水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,水喝得不少,為避免乾澀,要時時記得加幾滴水。
濕了以後是巧克力色,出漿後有朱古力奶。
前後幾天磨了好幾回,猜想青紙鋼已經沒有微鋸齒、毛邊可下了。
金門菜刀也一樣....
前輩自己製作的整平石,完成度令人嘆服不已,用整塊天然砥石精心製作,顯然具備不計成本、要求完美的個性。
屬於尋常百姓家的菖蒲谷色物,手感與切削還不錯,不挑食,不銹鋼粉末鋼通通能研磨,硬度約4.5,比上面那塊大號菖蒲硬了許多,顯見天然砥每塊都有其差異。
相岩谷黃板,顏色與線條極具美感,會買的原因當然是身屬外貿協會會長。
背面較前一塊平整些,但仍屬於開單面的砥石。
手感與切削不錯,能夠應付不銹鋼和粉末鋼的砥石,硬度4.5以上,一樣屬於較硬的砥石。
1.4116鋼考不倒它,蹭了幾蹭,一堆灰黑泥漿下來,石質堅硬細膩,作為最終研磨砥石沒問題。
測試還在繼續,日本天然砥的學問很深,不是一週兩周就能真知,待續~~
延伸閱讀: